口陳
基本解釋
口頭陳說。《漢書·張延壽傳》:“ 延壽 自以身無功德,何以能久堪先人大國,數上書讓減戶邑,又因弟 陽都侯 彭祖 口陳至誠。”《后漢書·竇融傳》:“書不足以深逹至誠,故遣 劉鈞 口陳肝膽。”《資治通鑒·魏邵陵厲公正始六年》:“﹝ 陸遜 ﹞書三四上,辭情危切,又欲詣都,口陳嫡庶之義。”
成語(Idiom):口陳
發音(Pronunciation):kǒu ch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口頭上的陳述或論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口陳是由“口”和“陳”兩個字組成,其中,“口”表示口頭的意思,“陳”表示陳述、論述的意思。口陳指的是口頭上的陳述或論述,即通過口頭表達自己的觀點或意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口陳常用于描述人們用口頭方式表達觀點、陳述論述的場景。可以用于討論問題、發表意見、述說故事等情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口陳的起源并沒有明確的故事或傳說,它是根據漢字的字義組合而成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口陳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聲成語,其中“口”是第一聲,表示口頭的意思,“陳”是第二聲,表示陳述、論述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口陳自己的觀點,從不聽別人的意見。
2. 在會議上,大家紛紛口陳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口”字和“陳”字進行組合,形象地想象一個人張開嘴巴,口頭上陳述自己的觀點或意見,來記憶口陳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口陳相關的成語,如口若懸河、口是心非等,來擴展對口陳這一概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在班會上口陳了自己的暑假見聞。
2. 初中生:老師要求我們口陳一下自己對這本書的評價。
3. 高中生:在辯論賽上,我們要口陳自己的立場并進行辯駁。
4. 大學生:在學術研討會上,我們要口陳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與他人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