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shī zhī qiān lǐ ,chà ruò háo lí ㄕㄧ ㄓㄧ ㄑㄧㄢ ㄌㄧˇ ,ㄔㄚˋ ㄖㄨㄛˋ ㄏㄠˊ ㄌㄧˊ失之千里,差若毫厘(失之千里,差若毫釐)
同“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 《隋書·天文志上》:“失之千里,差若毫釐,大象一乖,餘何可驗!”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失之千里,差若毫厘
成語(Idiom):失之千里,差若毫厘
發音(Pronunciation):shī zhī qiān lǐ, chà ruò háo l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失去的東西離目標相差千里,但差距只有極微小的毫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形容事物之間差距很大,但只是細微之處。失去的東西離目標相差千里,但實際上只是差了極微小的毫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事物之間的微小差異,強調差距雖然很小,但卻非常重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逍遙游》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只烏鴉和一只鶴比賽喝水的故事。烏鴉雖然是先喝到水,但因為嘴短無法將水從瓶底喝完,而鶴則用長嘴將瓶中的水喝盡。這個故事說明了雖然烏鴉離水源很近,但由于嘴短而無法喝到水,而鶴雖然離水源很遠,但由于嘴長而能夠成功喝到水。因此,失之千里,差若毫厘的成語就從這個故事中衍生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失”、“之”、“千”、“里”,其中“差”和“若”是用來修飾“毫厘”的。整個成語結構簡明扼要,意義明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只差了一分就能考上大學,但最終卻失之千里。
2. 這個項目只差最后一步就能完成了,我們不能因為差若毫厘而中途放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失之千里,差若毫厘”這個成語與烏鴉和鶴的寓言故事聯系起來,想象烏鴉離水源很近卻無法喝到水,而鶴離水源很遠卻成功喝到水的情景,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差強人意”等,來擴展對比和理解這個成語的用法和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3-6歲):小明的畫雖然只有一點點差錯,但老師還是給了他鼓勵,告訴他失之千里,差若毫厘。
2. 小學生(7-12歲):小紅的跳繩比賽只差一秒就能打破紀錄,她很遺憾地說,失之千里,差若毫厘。
3. 初中生(13-15歲):雖然小明的作文和小紅的作文只有細微之處的差別,但評委卻認為小紅的作文更好,因為差距雖小,但失之千里,差若毫厘。
4. 高中生(16-18歲):小明的數學成績只差一分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學,他深感失之千里,差若毫厘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