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鄰
基本解釋
《書·益稷》:“臣哉鄰哉,鄰哉臣哉。” 孔 傳:“鄰,近也。言君臣道近,相須而成。”本謂君臣應相親近,后泛指臣庶。《通志·總序》:“儻臣鄰皆如此,則顧問何取焉?”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覲圣》:“閲史披圖,猛欲追謨于賢圣;宵衣旰食,每勤顧問于臣鄰。”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五:“深居高拱,不如詢訪臣鄰;批答詳明,不若親承顏色。”
成語(Idiom):臣鄰(chén lín)
發音(Pronunciation):chén l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臣子與鄰居之間的關系親密和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臣鄰是由“臣”和“鄰”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表示臣子與鄰居之間的關系非常好,互相幫助,和睦相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親密和睦,也可以用來形容鄰里之間的友好關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臣鄰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國。相傳,有一位官員在擔任官職期間,非常關心鄰里之間的關系。他積極推動鄰里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使得鄰里之間的關系非常和睦。因此,人們用“臣鄰”來形容鄰里之間的友好關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臣鄰由兩個字組成,臣和鄰,其中“臣”是指臣子,也可以泛指官員,而“鄰”是指鄰居。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之間的關系非常好,可以說是臣鄰之間的典范。
2. 這個小區的居民都非常團結,臣鄰之間的友好關系非常突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臣鄰”與臣子和鄰居的關系聯系起來,形象地理解成臣子與鄰居之間的關系親密和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友鄰”、“鄰里”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我和鄰居小明是臣鄰,我們經常一起玩耍。
2. 初中生(13-15歲):班級同學之間的關系非常好,可以說是臣鄰之間的友好關系。
3. 高中生(16-18歲):我父親是一位官員,他在工作中一直強調臣鄰之間的友好關系的重要性。
4. 大學生(19-22歲):在校園里,我們都應該積極推動臣鄰之間的交流和合作,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