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轡
成語(Idiom):促轡
發音(Pronunciation):cù zā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催促馬匹前進或者比喻督促、催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促轡是一個形象地比喻,源于古代馬車駕馭的場景。轡是馬車上控制馬匹方向的繩子,促轡就是指催促馬匹前進。這個成語后來引申為催促、督促別人加快行動或進步。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當我們希望別人加快行動或進步時,可以使用促轡這個成語來形容自己的要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促轡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陳涉世家》。故事中,陳勝和吳廣是楚漢戰爭時期的農民起義領導人。他們在起義之初,發現起義軍士氣低落,行動遲緩。為了鼓舞士氣,陳勝便以自己的身體為支點,用力拉著車轡,示意士兵們加快沖鋒的速度。士兵們見狀紛紛加快了步伐,最終獲得了勝利。從此,促轡成為了鼓勵人們積極行動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表示催促、督促。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老師促轡學生們努力學習,爭取取得好成績。
2. 領導促轡團隊加快工作進度,以保證項目按時完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馬車上的馬匹,當馬車上的人使用轡繩催促馬匹前進時,就是在促轡。這樣的形象聯想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馬車、馬匹相關的成語,例如“揚鞭策馬”、“馬到成功”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3-6歲):老師促轡小朋友們排隊,不要拖拖拉拉。
2. 小學生(7-12歲):爸爸媽媽促轡我每天都要按時完成作業。
3. 中學生(13-18歲):老師促轡我們努力備戰高考,爭取取得好成績。
4. 大學生及以上:領導促轡我們加快科研進度,爭取早日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