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老娘倒綳孩兒
基本解釋
比喻對素所熟習之事一時失手,犯了不該有的錯誤。 宋 魏泰 《東軒筆錄》卷七:“ 苗振 以第四人及第。既而召試館職,一日謁 晏丞相 。 晏 語之曰:‘君久從吏事,必疏筆硯。今將就試,宜稍溫習也。’ 振 率然答曰:‘豈有三十年為老娘而倒綳孩子者乎!’”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念秧》:“主人俛首曰:‘作老娘三十年,今日倒綳孩兒,亦復何説!’”
成語(Idiom):三十年老娘倒綳孩兒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shí nián lǎo niáng dǎo bèn hái ér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經歷了很長時間的變化或轉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由“三十年”、“老娘倒綳”和“孩兒”三個詞組成。其中,“三十年”表示很長的時間,指的是三十年的時間;“老娘倒綳”是北京方言,意思是老婆婆倒了簸箕,比喻事情發生了逆轉或變化;“孩兒”表示年輕人。整個成語意思是指經歷了很長時間的變化或轉折,年輕人變成了老年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主要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經歷了很長時間的變化或轉折。可以用于講述一個人的成長經歷、事物的演變過程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警世通言》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年輕人在外地經商三十年后,回到家鄉時已經成了老人,他的母親看到他的變化非常驚訝,說出了“三十年老娘倒綳孩兒”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十年 + 老娘倒綳 + 孩兒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經過三十年的辛勤努力,他從一個普通工人變成了公司的總經理,真是三十年老娘倒綳孩兒啊!
2. 這個小村莊經歷了三十年的發展,從一個貧窮落后的地方變成了繁榮的旅游景點,真是三十年老娘倒綳孩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三十年”與“老娘倒綳孩兒”這個有趣的場景聯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年輕人在外地經商三十年后回到家鄉,他的母親看到他的變化非常驚訝,說出了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描述時間變化的成語,如“一日千里”、“百年樹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上小學已經三年了,真是三十年老娘倒綳孩兒啊!
2. 初中生:我從小學到初中已經有六年了,真是三十年老娘倒綳孩兒啊!
3. 高中生:我從小學到高中已經有九年了,真是三十年老娘倒綳孩兒啊!
4. 大學生:我從小學到大學已經有十五年了,真是三十年老娘倒綳孩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