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夷
基本解釋
(1).傳說中的 黃河 之神,即 河伯 。泛指水神。《莊子·大宗師》:“ 馮夷 得之,以游大川。” 成玄英 疏:“姓 馮 名 夷 , 弘農(nóng) 華陰 潼鄉(xiāng) 堤首里 人也。服八石,得山仙。大川, 黃河 也。天帝錫 馮夷 為 河伯 ,故游處 盟津 大川之中也。”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於是 屏翳 收風(fēng), 川后 靜波, 馮夷 鳴鼓, 女媧 清歌。” 唐 高適 《自淇涉黃河途中作》詩之十:“坎德昔滂沱, 馮夷 胡不仁,激潏陵隄防,東郡多悲辛。” 清 黃遵憲 《由上海至長崎》詩:“ 馮夷 歌舞山靈喜,一路傳呼萬歲聲。”一說,為 河伯 之妻。見《史記·封禪書》“水曰 河 ,祠 臨晉 ” 張守節(jié) 正義引《龍魚河圖》。
(2).上古諸侯名。《竹書紀(jì)年·帝芬十六年》:“ 洛伯 用與 、 河伯 馮夷 鬭。” 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三墳補逸上》:“ 洛伯 、 河伯 ,皆國名也; 用與 、 馮夷 ,諸侯名也。”
成語(Idiom):馮夷
發(fā)音(Pronunciation):fēng y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思想、行為不切實際、脫離實際。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馮夷原指古代農(nóng)民在冬天無事可做時,隨意耕種,不顧實際情況。后來引申為形容人的思想、行為脫離實際,不切實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馮夷多用于形容人的行為或想法不切實際,脫離實際情況的情況。可以用于批評某人的不現(xiàn)實的計劃、想法或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馮夷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農(nóng)業(yè)社會。農(nóng)民在冬天沒有耕作的時候,有時會隨意地耕種,不顧實際情況。這種行為被視為不切實際和脫離實際,逐漸演變成了成語“馮夷”。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馮夷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馮”是姓氏,“夷”是一個動詞,表示隨意、任意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計劃完全是馮夷,根本不可行。
2. 這個人總是馮夷,從來不考慮實際情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農(nóng)民在冬天隨意地耕種,不顧實際情況,這樣就能夠記住“馮夷”的意思。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jìn)一步學(xué)習(xí)與“馮夷”相關(guān)的成語,如“馮唐易老”、“馮河倒海”等,了解它們的含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他的想法太馮夷了,根本不現(xiàn)實。
2. 初中生:老師說的那個計劃太馮夷了,我們根本無法實現(xiàn)。
3. 高中生:他的理想太馮夷了,沒有實際的基礎(chǔ)。
4. 大學(xué)生:他的創(chuàng)業(yè)計劃完全是馮夷,根本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