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號
基本解釋
[釋義]
(名)供口頭呼喊有宣傳鼓動作用的句子。
[構成]
偏正式:口(號
[例句]
學雷鋒不是喊口號;要從實際行動入手。(作賓語)
近義詞
英文翻譯
1.slogan; watchword; shibboleth
詳細解釋
◎ 口號 kǒuhào
(1) [ode;chant]
(2) 古詩標題用語。表示隨口吟成,和“口占”相似。如:《風雨口號》、《口號吳王美人半醉》等
(3) 頌詩的一種。多指獻給皇帝的頌詩
獻口號
(4) [doggerel;jingle;adage]∶指打油詩、順口溜或俗諺之類
不是有口號嗎:“不吃三年苦,難得萬年福”
(5) [password]∶口令,口頭暗號
軍中有夜間口號
(6) [slogan; watchword]∶供口頭呼喊的有綱領性和鼓動作用的簡短句子
成天喊口號
(1).古詩標題用語。表示隨口吟成,和“口占”相似。始見于 南朝 梁簡文帝 《仰和衛尉新渝侯巡城口號》詩。后為詩人襲用。如 唐 張說 有《十五日夜御前口號踏歌詞》二首, 李白 有《口號吳王美人半醉》, 清 秋瑾 亦有《風雨口號》、《春暮口號》等。亦指口號詩。 唐 王維 《凝碧池》詩題:“私成口號,誦示 裴迪 。” 宋 王闢之 《澠水燕談錄·高逸》:“ 文忠公 親作口號,有‘金馬玉堂三學士,清風明月兩閒人’之句,天下傳之。”
(2).頌詩的一種。多指獻給皇帝的頌詩。《宋史·樂志十七》:“每春秋圣節三大宴:其第一、皇帝升坐,宰相進酒……第六、樂工致辭,繼以詩一章,謂之‘口號’,皆述德美及中外蹈詠之情。” 宋 蘇軾 有《集英殿春宴教坊詞致語口號》、《王氏生日致語口號》等。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元旦朝會》:“京師市井兒遮路爭獻口號,觀者如堵。”
(3).指打油詩、順口溜或俗諺之類。 元 喬吉 《金錢記》第三折:“我與師父做了幾句口號……‘這個先生實不中,九經三史幾曾通?自從到你書房內,字又不寫書懶攻。’”《初刻拍案驚奇》卷五:“於時有六句口號:‘仙翁知微,判成定數。虎是神差,佳期不挫。如此媒人,東道難做。’”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笑柄·王老虎》:“ 太倉 知州有 王某 者,素性嚴厲,人稱為‘老虎’……其時有口號曰:‘三擊升堂鼓,跳出 王老虎 。不是一夾棍,定責三十五。’” 韋君宜 《憶西榆林》:“不是有口號嗎:‘不吃三年苦,難得萬年福。’”
(4).口令,口頭暗號。 元 無名氏 《爭報恩》第一折:“俺去稍房里説話,小妳妳,休大驚小怪的,我有個口號兒:赤!赤!赤……這個好似俺 梁山 上 宋江 哥哥的暗號。”《三國演義》第七二回:“ 夏侯惇 入帳,稟請夜間口號。”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四章:“因軍中請示夜間口號,一個女兵進帳來把 高夫人 叫醒。”
(5).帶有綱領性和鼓動作用的簡短句子。常供口頭呼喊。 朱自清 《執政府大屠殺記》:“木棍約三尺長,一端削尖了,上貼書有口號的紙,做成旗幟的樣子。”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二:“在馬路那邊,驀的噼噼啪啪響起巨大的爆竹聲,只聽見各種的口號便如雷的響應著。” 知俠 《鐵道游擊隊》第九章:“最后讓我們高呼幾個口號:‘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八路軍萬歲!’”
成語(Idiom):口號 (kǒu hào)
發音(Pronunciation):kǒu h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為了鼓舞士氣、團結人心或表達口頭宣傳時所喊的口頭標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口號是指為了鼓舞士氣、團結人心或表達口頭宣傳時所喊的口頭標語。它通常是簡短而有力的,能夠直接傳達出一種信息或觀點。口號的使用可以激發人們的熱情和動力,使他們更加團結一致地追求共同的目標。口號常常用于政治、社會運動、體育比賽等場合,起到號召人們的作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
- 政治宣傳活動:在政治競選活動中,候選人可以制定一個簡潔有力的口號,以吸引選民的注意并傳達自己的政治理念。例如,“為人民,為國家!”
- 社會運動:在社會運動或抗議活動中,參與者可以高喊一句口號來表達自己的訴求和要求。例如,“民主自由,人權至上!”
- 體育比賽:在體育比賽中,支持者可以為自己支持的隊伍或選手喊出口號,為他們加油助威。例如,“我們是冠軍,永不放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口號”的具體起源尚無確切的記載,但口號作為一種宣傳手段和團結工具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在中國歷史上的許多重大事件和運動中,口號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辛亥革命、抗日戰爭等。口號的使用在現代社會中依然廣泛存在,并且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傳播信息和凝聚力量的方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口號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要高舉口號,為和平而戰。
2. 這個抗議活動的口號是“人民的力量無法被打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
- 將“口號”這個詞拆分成兩個部分,“口”和“號”,并與其含義聯系起來。口號是通過口中發出的聲音來傳達信息和號召的。
- 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人群中,高舉著一塊寫有口號的牌子,激動地喊出口號的場景,以幫助記憶口號的意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 了解不同國家和文化中的著名口號,比較它們的用法和效果。
- 學習如何制作一個有吸引力和有力量的口號,以傳達自己的觀點和訴求。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 小學生(6-12歲):我們班級的口號是“團結友愛,共同進步!”
- 初中生(13-15歲):這次運動會的口號是“拼盡全力,創造奇跡!”
- 高中生(16-18歲):我們學生會的口號是“勇往直前,共創輝煌!”
- 大學生(19-22歲):我們社團的口號是“青春無悔,夢想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