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地龍
成語(Idiom):攀地龍
發音(Pronunciation):pān dì l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攀爬陡峭的山崖或高墻,形容極其危險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攀地龍一詞由“攀”、“地”、“龍”三個字組成。攀指攀爬、爬升,地指地面、墻壁等垂直的表面,龍指龍的形象。攀地龍形容人們在垂直的表面上攀爬,非常危險且困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們進行高難度或危險的攀爬行為,也可用來比喻克服困難、勇往直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攀地龍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東籬樂府》一書中。故事中,有一個叫做攀地龍的人,他擅長攀爬陡峭的山崖和高墻,被人們稱為攀地龍。這個故事后來成為了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動詞“攀”和名詞短語“地龍”構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像攀地龍一樣爬上了陡峭的山崖。
2. 這個項目需要攀地龍般的勇氣和技巧才能完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攀地龍形象化為一條巨龍攀爬在陡峭的山崖上,形象鮮明,易于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攀山越嶺、攀登高峰等與攀地龍相關的成語,拓展詞語的應用范圍。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攀地龍一樣勇敢的爬上了高樓。
2. 初中生:他們像攀地龍一樣攀爬在陡峭的山崖上,完成了考察任務。
3. 高中生:攀地龍般的勇氣和毅力是成功的關鍵。
4. 大學生:他們用攀地龍的精神攀登科研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