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
基本解釋
◎ 天竺 Tiānzhú
[India] 我國古代稱印度
英文翻譯
1.India
詳細解釋
(1). 印度 的古稱。古伊朗語hindukahindukh音譯。《后漢書·西域傳·天竺》:“ 天竺國 一名 身毒 ,在 月氏 之東南數千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詳夫 天竺 之稱,異議糾紛,舊云 身毒 ,或曰 賢豆 。今從正音,宜云 印度 。”
(2).山峰名。亦為寺名。在 浙江 杭州市 靈隱山 飛來峰 之南。 唐 白居易 《答客問杭州》詩:“山名 天竺 堆青黛,湖號 錢塘 寫緑油。”山上有上、中、下三 天竺寺 。 上天竺寺 , 五代 后晉 天福 間建, 吳越 錢俶 改建號 天竺觀音看經院 ; 中天竺寺 , 宋 太平興國 元年 吳越王 建,號 崇壽院 ; 下天竺寺 , 隋 開皇 中就 晉 慧理 翻經院 改建。 唐 李白 《送崔十二游天竺寺》詩,即指 下天竺寺 。
成語(Idiom):天竺
發音(Pronunciation):tiān zh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印度,也用來形容遠方或外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天竺是指印度,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遠方或外國。它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地方離得很遠,或者指代外國的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天竺這個成語常常用在描述某個地方離得很遠的情況下,也可以用來形容外國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天竺來形容某個地方離得很遠,或者用來比喻某個事物來自外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天竺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它來源于佛教。佛教在公元1世紀傳入中國,佛教寺廟中有一種叫做“天竺”(指印度)的寶塔,因此“天竺”逐漸被用來形容遠方或外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天竺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天”表示遠方,第二個字“竺”表示印度。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要去天竺旅游,品味不一樣的文化。
2. 這件藝術品是從天竺帶來的,非常珍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天竺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身處在一個遙遠的地方,如印度的天竺寶塔前,感受著異國的風情和文化。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印度的文化和歷史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印度的風土人情、歷史和藝術等方面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夢想有一天能去天竺看大象。
2. 初中生:他的筆友來自天竺,他們通過信件交流。
3. 高中生:在歷史課上,我們學習了古代中國和天竺的文化交流。
4. 大學生:我打算參加一個暑期交流項目,去天竺學習印度的語言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