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囤
基本解釋
又稱蛇籠。用以阻止水流的盛石竹籠。《元史·地理志五》:“ 海寧 東南皆濱巨海,自 唐 宋 常有水患……命都水少監 張仲仁 往治之,沿海三十餘里下石囤四十四萬三千三百有奇,木柜四百七十餘,工役萬人。”《元史·河渠志二》:“ 杭州路 又言:‘八月以來,秋潮洶涌,水勢愈大,見筑沙地塘岸,東西八十餘步,造木柜、石囤以塞其要處。’”
成語(Idiom):石囤(shí tún)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tú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能力出眾的人或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石囤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石指的是石頭,囤指的是儲存糧食的倉庫。石囤這個成語比喻能力出眾的人或事物,就像是一個儲存了豐富糧食的倉庫一樣,能夠持久、持續地提供資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某個人或某個事物的能力非常出眾,能夠持續不斷地提供資源或幫助。可以用來贊美某人的才華、能力或者某個事物的持久性和穩定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石囤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相傳,在古代有一個農民,他非常勤勞,善于儲存糧食。他建了一個巨大的石囤,儲存了大量的糧食,足夠支撐全村人的生活。因此,他被人們稱為石囤。后來,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能力出眾的人或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石囤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知識真是石囤一般,無窮無盡。
2. 這家公司的技術實力石囤,一直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成語與故事情節聯系起來記憶。想象一個農民建造了一個巨大的石囤,儲存了大量的糧食,成為村里人贊嘆的對象。這樣的故事情節會幫助你記住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能力出眾相關的成語,例如"出類拔萃"、"超群絕倫"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畫畫技術真是石囤一般,每次都得到老師的表揚。
2. 初中生:這個學校的乒乓球隊實力石囤,一直在全市比賽中拿到冠軍。
3. 高中生:他的英語水平石囤,幾乎沒人能夠超過他。
4. 大學生:這個科研團隊的實力石囤,他們的研究成果一直在國際上有很高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