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dà ér wú dàng ㄉㄚˋ ㄦˊ ㄨˊ ㄉㄤˋ大而無當(大而無當)
◎ 大而無當 dà érwúdàng
[be big but inappropriate;be large but burdensome] 雖然很大,但不適用。也說“大而不當”
詞語解釋
dà ér wú dàng ㄉㄚˋ ㄦˊ ㄨˊ ㄉㄤˋ大而無當(大而無當)
(1).謂言辭夸大,不著邊際。《莊子·逍遙游》:“ 肩吾 問於 連叔 曰:‘吾聞言於 接輿 ,大而無當,往而不返,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 陸德明 釋文引 司馬彪 曰:“言語宏大無隱當也。”
(2).指大而不切實用。 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騙子一》:“匠曰:‘材料已舊,大而無當,將必改為小用。’” 茅盾 《子夜》三:“靜聽著的三位,本來都以為 孫吉人 那樣大而無當的計劃未必能得 吳蓀甫 贊成的,現在聽出了相反的結果來。”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大而無當
成語(Idiom):大而無當
發音(Pronunciation):dà ér wú d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龐大而毫無用處或目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而無當意味著某個事物或行為雖然很大,但缺乏有效性或目的性。它強調事物的規模或程度過大,但卻沒有實際意義或價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某個計劃、行動或決策的不合理或無效。也可用于形容某人的言行舉止過于浮夸或夸大其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五年》中。故事講述了魯國的宣公準備出征,他的大臣告訴他,出征的軍隊應該精細組織,而不是盲目增加規模。宣公沒有聽從大臣的建議,結果軍隊龐大而無法有效指揮,最終遭到了失敗。從此以后,人們使用“大而無當”來形容沒有實際用途或目標的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個漢字組成,形容詞+連詞+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計劃太大而無當了,根本無法實施。
2. 他的言辭太大而無當,完全沒有說服力。
3. 不要只追求表面上的大而無當,而忽視了實際效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大而無當”聯想為一個巨大的東西,但它卻沒有任何實際用途或目標。可以想象一個龐大的建筑物,但里面卻是空的,沒有人使用或居住。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故事或文章來進一步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同時,可以學習其他與此成語相似的成語,如“龐大無比”、“浩如煙海”等,以豐富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畫畫太大而無當了,沒有畫出一個完整的形狀。
2. 初中生:這個計劃太大而無當,根本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
3. 高中生:他的演講太大而無當,沒有提供任何實質性的信息。
4. 大學生:這個商業項目太大而無當,沒有經過充分的市場調研和分析。
5. 成年人:他的決策太大而無當,導致了公司的巨額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