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節
成語(Idiom):明節
發音(Pronunciation):míng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堅守正義、遵循原則、不受外界誘惑和壓力的節操和品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明節一詞源于《左傳·宣公十三年》:“明德之節,不可易也?!币鉃閳允孛鞯轮澆?,不可輕易改變。明節強調一個人在面對困境、誘惑或壓力時,能夠保持自己的原則和道德準則,不為外界所動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明節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道德、品行方面表現出堅定和不可動搖的態度??梢杂脕碣澝酪粋€人在面對誘惑或壓力時能夠保持原則和正直,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輕易放棄原則、違背道德準則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是中國古代史書,其中記載了戰國時期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故事中的“明德之節,不可易也”一句成為了后來“明節”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明節中,“明”為形容詞,修飾“節”;“節”為名詞,表示節操、品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面對貪污的誘惑時,始終保持著明節,堅決拒絕了任何不正當的利益。
2. 她是一個有明節的人,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能堅守自己的原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明亮的節日”,表示一個人的品德和節操就像明亮的節日一樣光彩照人,不容被玷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道德、品德相關的成語,如“廉潔奉公”、“正直無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明節是做人最重要的品質之一,我們要時刻保持誠實和正直的態度。
2. 初中生:面對誘惑,我們應該堅守明節,不為外界的誘惑所動搖。
3. 高中生:明節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我們應該在成長的過程中培養和堅守自己的道德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