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尺
基本解釋
◎ 市尺 shìchǐ
[chi] 市制長度的主單位,合三分之一米
英文翻譯
1.chi (a unit of length, =1/3 metre)
詳細解釋
(1). 北周 時用的尺。《隋書·律歷志上》:“ 后周 市尺,比玉尺一尺九分三釐。”《隋書·律歷志上》“后尺,實比 晉 前尺一尺二寸八分一釐”原注:“即 開皇 官尺及 后周 市尺。”
(2).市制長度的主單位。一市尺合一米的三分之一。市尺以上有市丈、市引,市尺以下有市寸、市分、市厘、市毫、市絲,均以十進。通稱尺。
成語(Idiom):市尺 (shì chǐ)
發音(Pronunciation):shì c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以市場行情為準,不按照標準尺寸或規定辦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市尺”源自明代,意為按照市場行情而不按照標準尺寸或規定辦事。它形象地描述了人們在交易或辦事時,以市場價格為準而不遵循規定,以謀求個人利益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們為了個人利益而違反規定或標準的行為,特別是在商業交易中。也可用于批評某些行業或領域存在的不規范現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市尺”的故事起源于明代的一則傳說。相傳,明代有個官員姓陳,他負責監督市場交易。有一天,陳官員聽說有人在市場上以次充好,使用不合格的尺子來計量商品。為了查明真相,他決定親自前往市場進行調查。當他到達市場時,他發現很多商販都在用不合格的尺子進行交易,而且他們都以市場行情為準,不按照標準尺寸進行計量。陳官員十分憤怒,他大聲責問商販們為什么不按照規定辦事,而是以市場行情為準。商販們紛紛辯解說他們只是為了賺錢,不遵守規定。陳官員聽后十分氣憤,他說:“你們這樣做是違反規定的,你們只是以市場行情為準,不按照標準尺寸辦事,簡直是不把規定放在眼里!”從此,人們以“市尺”來形容不按照規定辦事,只以市場行情為準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名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賺更多的錢,總是以市尺行事,從而損害了顧客的利益。
2. 這家公司以市尺辦事,不按照標準要求進行產品檢測,這很不負責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市尺”與違反規定或標準的行為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商販在市場上用不合格的尺子計量商品的情景。這樣的行為違反了規定,只以市場行情為準,不把規定放在眼里。通過形象化的記憶,可以更容易地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商業交易、規定和標準相關的成語,例如“循規蹈矩”、“守株待兔”等。這些成語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商業道德和合規原則。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班上有些同學常常以市尺行事,不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作業。
2. 初中生:有些同學為了獲得更高的分數,嘗試以市尺行事,抄襲別人的作業。
3. 高中生:一些學生為了應付考試,以市尺行事,使用了一些不合規定的方法。
4. 大學生:有些學生在實習時以市尺行事,不按照公司的規定進行工作,希望能夠獲得更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