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產品
基本解釋
亦稱“公共財貨”、“公共物品”。西方經濟學用語。指能為絕大多數人共同消費或享用的產品或服務。如國防、公安司法等方面所具有的財物和勞務,以及義務教育、公共福利事業等。特點是一些人對這一產品的消費不會影響另一些人對它的消費,具有非競爭性;某些人對這一產品的利用,不會排斥另一些人對它的利用,具有非排他性。一般由政府或社會團體提供。
成語(Idiom):公共產品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gòng chǎn pǐ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為公眾利益而提供的產品或服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共產品是指由政府或公共機構提供,供公眾使用或享受的產品或服務。它們通常是為了滿足公眾的基本需求,如交通、教育、醫療等。公共產品的特點是具有普遍性、不排他性和非競爭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共產品的使用場景廣泛,包括公共交通、公共教育、公共衛生等領域。公共產品的提供能夠滿足社會的基本需求,促進社會的公平和穩定發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共產品這個詞語的起源并沒有特定的故事。它是根據“公共”和“產品”兩個詞語的意思組合而成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共 + 產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政府應該加大對公共產品的投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 公共產品的提供是社會進步的重要保障。
3. 這個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統非常發達,方便市民出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公共產品”這個成語與公共交通、公共教育等相關的場景聯系起來,形成聯想,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公共產品的分類和特點,以及公共產品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實際應用情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喜歡去公共圖書館借書。
2. 初中生(13-15歲):公共交通是方便市民出行的重要方式。
3. 高中生(16-18歲):政府應該加大對公共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質量。
4. 大學生(19-22歲):公共產品的提供是社會進步的重要保障。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公共產品的使用對于社會的公平和穩定發展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