斂毫
斂毫(liǎn háo)
發音:liǎn háo
基本含義:指文人創作時收斂筆墨,不再激烈張揚,而是更加克制和含蓄。
詳細解釋:斂毫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用來形容文人在創作時收斂筆墨,不再激烈張揚,而是更加克制和含蓄。這種克制和含蓄的創作風格常常能夠給作品帶來更深刻的內涵和情感。
使用場景:斂毫常常用來形容文人的作品風格,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性格和行為。在文學評論、藝術評論、或者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使用斂毫來形容那些克制而含蓄的作品或者人。
故事起源:斂毫一詞最早出現在《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一文中。故事中,韓非子說:“養志者斂毫,韜光養晦,以事上之”。這里的斂毫就是指文人的創作風格要克制和含蓄,不再激烈張揚。
成語結構:斂毫由兩個漢字組成,斂和毫。斂是動詞,表示收斂、收攏;毫是名詞,表示毛筆的毫尖。兩者結合起來,形容文人在創作時收斂筆墨,不再激烈張揚。
例句:
1. 他的詩歌充滿了斂毫的內涵,讀來讓人陶醉。
2. 這幅畫的風格非常斂毫,沒有過多的裝飾,卻給人一種深思的感覺。
記憶技巧:斂毫的“斂”字可以與“收斂”聯想,意為收斂筆墨;“毫”字可以與“毛筆”聯想,意為毛筆的毫尖。通過這兩個聯想,可以幫助記憶斂毫這個詞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了解更多關于中國文化和成語的知識,可以閱讀相關的書籍和文章,或者參加相關的課程和活動,深入學習和理解中國的語言和文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寫故事,但是我覺得自己的作品還不夠斂毫。
2. 初中生:老師說我的作文需要更加斂毫一些,不要過于夸張。
3. 高中生:這位作家的小說風格很斂毫,讀起來很有深度。
4. 大學生:我喜歡那些斂毫而含蓄的藝術作品,它們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