鷙鳥
成語(Idiom):鷙鳥(zhì niǎo)
發音(Pronunciation):zhì ni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鳥類的猛禽,比喻有才能、有能力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鷙鳥是指鷹、鷂等兇猛的猛禽,具有卓越的狩獵能力和攻擊性。在成語中,鷙鳥用來比喻有才能、有能力的人,通常指的是具有出眾才華和能力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贊美有才華、有能力的人,也可以用于形容某個領域的專家或權威人士。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陽貨》中有一則故事,孔子對弟子陽貨說:“吾見其居于位也,見其與先生并行也,非求其益也,欲速其所不能,大約蓋若舜乎!鷙鳥之不群,自前世之未有者也,吾惡能以期之哉!”這句話形容了孔子對陽貨的贊許之意,后來被引申為稱贊有才能、有能力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鷙鳥是一個形容詞短語,常用作主語或定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我們公司的鷙鳥,工作能力非常出色。
2. 這位科學家是當今物理學界的鷙鳥,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全球的關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將“鷙鳥”聯想為一只兇猛的猛禽,代表有才能、有能力的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鳥類文化,如“鷹擊長空”、“鶴立雞群”等與鳥相關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是班上的鷙鳥,每次考試都能取得好成績。
2. 初中生(13-15歲):我的爸爸是一名鷙鳥,他在工作中展現出了出色的領導才能。
3. 高中生(16-18歲):他是學校的鷙鳥,不僅成績優秀,還在各種比賽中屢獲佳績。
4. 大學生及以上(19歲及以上):這位科學家是當代科學界的鷙鳥,他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