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夭
基本解釋
◎ 夭夭 yāoyāo
(1) [luxuriant and beautiful]∶絢麗茂盛的樣子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周南·桃夭》
(2) [unhurrid;be resolute and serene]∶體貌安舒或容色和悅的樣子
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論語·述而》
詳細解釋
(1).美盛貌。《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唐 張南容 《靜安歌》:“夭夭鄰家子,百花裝首飾。”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補襯些翠枝青葉,分外夭夭。”
(2).和舒貌;和睦貌。《論語·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何晏 集解引 馬融 曰:“申申夭夭,和舒之貌。”《漢書·敘傳下》:“ 萬石 溫溫,幼寤圣君,宜爾子孫,夭夭伸伸。” 顏師古 注:“此言 萬石 子孫既多,又皆和睦。”
(3).嫩弱貌。 明 許潮 《寫風情》:“你道我嫩夭夭貪睡,那知我瘦巖巖嬌怯怎持。”
成語(Idiom):夭夭
發音(Pronunciation):yāo y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生命短暫、早逝或幼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夭夭一詞源自《詩經·小雅·鶴鳴》:“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夭夭鳴鶴,既出我宇。”其中,“夭夭”表示鳴叫的聲音,這里引申為生命的短暫和早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年幼早逝的人或事物,也可用于描述生命短暫的現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詩經》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其中的《小雅·鶴鳴》描述了鶴在九皋鳴叫的情景。鶴的鳴叫聲被形容為“夭夭”,后來這個詞被引申為形容生命短暫的意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年幼夭夭,離開了這個世界。
2. 這朵花開得夭夭,只持續了幾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夭夭”與“幼幼”相對應來記憶,兩者都表示年幼或短暫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生命短暫相關的成語,如“壽終正寢”、“短命”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鳥夭夭地飛過天空。
2. 初中生:他的生命夭夭,但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3. 高中生:這個年輕的藝術家夭夭地離開了我們,他的作品將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