靧粱
成語(Idiom):靧粱(huī liáng)
發音(Pronunciation):huī li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品質或行為丑惡、卑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靧粱源自《論語·子罕篇》中的一句話:“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其中,“點”字指的是一個懦弱、卑劣的人。后來,人們將“點”字改為“靧粱”,以形容人的品質或行為卑劣、丑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批評或諷刺某人的品質或行為卑劣、丑惡的情況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錄。在《論語·子罕篇》中,孔子談到了一個懦弱、卑劣的人,表達了對這種人的失望和嘆息。后來,人們將“點”字改為“靧粱”,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靧粱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靧”和“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靧”讀huī,表示丑惡、卑劣;“粱”讀liáng,表示人的品質或行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行舉止真是靧粱不堪。
2. 這個人道貌岸然,實則靧粱到極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靧粱”這個成語的發音和字形,來記憶其基本含義。例如,將“靧”聯想為“灰”,表示丑惡;將“粱”聯想為“梁”,表示人的品質或行為。將兩個字結合起來,就可以記憶成語的基本含義為人的品質或行為丑惡、卑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品質或行為相關的成語,如“君子之交淡如水”、“行為端正”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是個靧粱的孩子,常常欺負別的小朋友。
2.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做一個品行端正的人,不能做靧粱的事情。
3. 初中生:這個學生偷偷查看別人的考試答案,真是靧粱至極。
4. 高中生:他利用職務之便,收受了很多賄賂,可謂是靧粱不堪。
5. 大學生:作為一名大學生,應該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不做靧粱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