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出
基本解釋
并出;交互出現。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及 魏 代三雄,記、傳互出。” 唐 劉知幾 《史通·六家》:“當 漢 代史書,以 遷 固 為主,而紀、傳互出,表、志相重,於文為煩,頗難周覽。”《續資治通鑒·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蓋其職本屬考功,自考功之職不修,而磨勘之名互出,殊非政體。”
成語(Idiom):互出
發音(Pronunciation):hù c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兩方面或多方面的人或事物相互交替出現或相互取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互出是由動詞“互”和動詞“出”組成的成語。動詞“互”表示相互、彼此之間的意思,動詞“出”表示出現、顯露的意思。互出指的是兩個或多個人或事物相互交替出現、相互取代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互出常用于描述兩個或多個人或事物在某個特定時間或場合中相互替換、交替出現的情況。例如,在一場比賽中,兩個隊伍可以互出勝負;在一個項目中,兩個候選人可以互出職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互出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故事中,項羽和劉邦是戰國時期的兩位重要人物,他們在爭奪天下的過程中,互相交替占領了不同的地盤,最終劉邦取得了勝利。這個故事成為了互出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互出的結構是“互+動詞+補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兩個在比賽中互出勝負。
2. 這兩個候選人互出職位,最終選了一個合適的人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使用“互相交替”的意象來記憶互出這個成語。想象兩個人或事物在一個場景中不斷地交替出現,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互出”相關的成語,例如“相互取代”、“更迭不斷”等,來豐富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上的值日生每周互出一次。
2. 初中生:這兩個球隊在比賽中互出勝負。
3. 高中生:這兩位候選人在競選中互出職位,最終選出了一個優秀的領導者。
4. 大學生:不同學院的學生可以互出選修課程,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