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糜
成語(Idiom):碎糜(suì mí)
發音(Pronunciation):suì m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物體破碎成小塊,也可指事物破敗不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碎糜是由“碎”和“糜”兩個字組成的,表示物體被打碎成小塊或事物破敗不堪的狀態。形容事物喪失完整性、破碎不堪或毀滅殆盡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事物被破壞、毀滅、破敗的情景。可以用來描述人的精神、身體或事物的狀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記載了一個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項羽為了表達自己的決心,將自己的劍打成碎片,比喻自己寧可被破壞、毀滅也不愿屈服于敵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古老的廟宇已經年久失修,墻壁都已經碎糜不堪了。
2. 經過戰爭的洗禮,這個城市已經變得破敗不堪,到處都是碎糜的建筑殘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碎糜”與“破碎不堪”進行聯想,想象一個物體被打碎成小塊,或者一個事物破敗不堪的情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破碎、破敗相關的成語,如“支離破碎”、“殘破不堪”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小明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地上都是碎糜的玻璃。
2. 初中生(12-15歲):這個廢棄的工廠已經破敗不堪,到處都是碎糜的機器。
3. 高中生(15-18歲):他的夢想被現實的殘酷打擊得碎糜了,不再有勇氣前進。
4. 大學生及以上:這個國家經歷了長期的戰亂,城市已經被毀得碎糜不堪,需要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