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頰
基本解釋
(1).指嘴附近的部位。《藝文類聚》卷十九引 晉 孫楚 《笑賦》:“徐疾任其口頰,員合得乎機要。” 宋 蘇軾 《戲用晁補之韻》:“知君忍飢空誦詩,口頰瀾翻如布穀。”
(2).借指言語。 宋 朱熹 《答黃直卿書》:“致仕文字為眾 楚 所咻,費了無限口頰,今方得州府判押。”
英文翻譯
1.【醫(yī)】 cavioris bucca
成語(Idiom):口頰(kǒu jiá)
發(fā)音(Pronunciation):kǒu ji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嘴巴和臉頰,形容言辭懇切、真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口頰是由“口”和“頰”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表示說話時真誠和懇切。形容說話時的表情和語氣非常真實和真誠。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口頰一詞常用于形容人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誠和誠懇的言辭,通常用于贊美和描述人們真誠的態(tài)度和言辭。可以用于描述個人交流、演講、感謝、請求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韓非子列傳》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韓非子和秦王之間的一次對話。當時,韓非子向秦王提出了一些建議,秦王對此非常感慨,說:“子不出口,口頰有誠。”意思是韓非子沒有開口說話,但他的臉頰和嘴巴已經(jīng)表達出了真誠和誠懇。這個故事成為了“口頰”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即“口”和“頰”。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非常動人,充滿了口頰之言。
2. 在感謝信中,她用了很多口頰之辭來表達她的謝意。
3. 這個孩子說話非常直接,總是口頰不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lián)想成“口”和“頰”,嘴巴和臉頰,表示說話時真誠和懇切的樣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還可以學習其他與真誠和誠懇相關(guān)的成語,如“真心實意”、“發(fā)自內(nèi)心”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我口頰地請求您給我多一點時間完成作業(yè)。
2. 初中生(13-15歲):他的道歉是那么口頰,讓人感到真心誠意。
3. 高中生(16-18歲):在面試時,我要用口頰之言來展示自己的實力和熱情。
4. 大學生及以上(19歲及以上):這位演講者用了很多口頰之辭,讓人感到他的真誠和誠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