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檣
基本解釋
(1).帆檣。其高入云,故稱。 唐 唐彥謙 《送許戶曹》詩:“將軍樓船發浩歌,云檣高插天嵯峨。” 元 陳基 《將往三沙有懷玉山徵君會稽外史》詩:“龍吹花雨漸聞法,鳥語云檣喜報風。”
(2).借指船。 前蜀 韋莊 《和鄭拾遺秋日感事一百韻》:“海邊登桂檝,煙外泛云檣。”
成語(Idiom):云檣
發音(Pronunciation):yún qi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高聳入云的桅桿,比喻人的志向高遠、抱負遠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云檣”由“云”和“檣”兩個字組成。“云”指高高在上的云彩,“檣”指船上的桅桿。成語的意思是比喻人的志向高遠,抱負遠大,像高聳入云的船桅一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志向遠大,有遠大抱負的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云檣”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南朝宋梁時期的文學家蕭統的《詠云檣》。蕭統在這首詩中寫道:“云檣高掛碧空中,萬里無云見紅霞。海內英雄都有志,何須千里到江南。”這首詩以高聳入云的船桅為象征,表達了英雄人物們志向高遠的抱負。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志向云檣,立志成為一名科學家。
2. 這位年輕的企業家有著云檣的抱負,希望將自己的公司發展成國際知名品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住成語“云檣”。可以想象一座高聳入云的船桅,代表著人的志向高遠、抱負遠大。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成語“云檣”相關的詩詞和故事,了解更多關于志向高遠、抱負遠大的文化內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長大后要成為一名醫生,我的志向就像云檣一樣高高在上。
2. 初中生:我希望將來能夠成為一名科學家,實現我的云檣之志。
3. 高中生:我的目標是考上一所名牌大學,我要把自己的云檣豎得更高。
4. 大學生:我希望將來能夠成為一名企業家,創辦屬于自己的公司,實現我的云檣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