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太保
基本解釋
◎ 十三太保 shísān tàibǎo
[the thirteen naughty children] 相傳唐朝末年的李克用有義子十三人,都任太保官職。臺灣的一些頑劣的男學生結盟做壞事,自稱“十三太保”,一些女學生則自稱“十三太妹”
詳細解釋
相傳 唐 末 李克用 義子十三人都封太保,因有“十三太保”之稱。亦僅指第十三太保。 元 關漢卿 《哭存孝》頭折:“某本姓 安 名 敬思 ……有阿媽 李克用 見某有打虎之力,招安我做義兒家將,封我做十三太保飛虎將軍 李存孝 。”
成語(Idiom):十三太保 (shí sān tài bǎo)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sān tài b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組織或團體中,有十三個人擔任保衛工作,形容力量強大、防守嚴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十三太保源自明代小說《水滸傳》,是指宋江手下的十三位武藝高強的護衛。十三太保形容的是一個團體或組織中的保衛力量非常強大,防守嚴密,不容易被攻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團體、組織或個人在保衛工作上力量強大,防守嚴密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某個團體或組織在應對危機時的高度戒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描寫了108位英雄好漢的故事。其中,十三太保是宋江手下的十三位護衛,以其武藝高強、防守嚴密而聞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公司的安保力量就像十三太保一樣,非常強大。
2. 這個學校的保安隊伍就像十三太保,保護學生的安全非常有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十三太保”與《水滸傳》中的故事情節聯系起來,想象十三位武藝高強的護衛在保衛團體時的形象,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水滸傳》中的其他故事情節,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文學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的籃球隊就像十三太保一樣,保衛我們的榮譽。
2. 初中生:這個游戲的安保措施就像十三太保一樣,非常嚴密,不容易被攻破。
3. 高中生:我們學校的校長就像十三太保一樣,保護學生的權益非常堅決。
4. 大學生:這個社團的成員就像十三太保一樣,保衛著我們的團隊榮譽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