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早
基本解釋
亦作“ 可蚤 ”。已是;已經。 元 鄭廷玉 《后庭花》第三折:“可早三更了,你聽那墻上土撲簌簌的,房上瓦廝瑯瑯的,兀的不諕殺我也。” 元 李行道 《灰闌記》第一折:“我 馬均卿 自從娶了 張海棠 ,添了這個孩兒叫做 壽郎 ,可早五歲也。” 元 李行道 《灰闌記》第一折:“可蚤來到門首也。”
成語(Idiom):可早
發音(Pronunciation):kě z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可早是一個表示事情早已發生、早已存在的意思。它強調事情早已過去,不可改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可早是由“可”和“早”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可”表示可以,有可能的意思,“早”表示時間上的早,提前的意思。可早表示某件事情早已經發生,早已存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早多用于口語和文學作品中,用來形容某件事情早已發生,早已存在,強調事情早已過去,不可改變。可以用來表達遺憾、無奈等情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可早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莊公十二年》。故事中,齊莊公養了一只鳥,只要有人來,這只鳥就會叫。有一天,莊公的朋友來訪,莊公告訴他:“有一只鳥,只要有人來,它就會叫。”朋友回答說:“可早叫了。”這個故事后來成為了成語“可早”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可早”由兩個字組成,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消息你才知道?可早就傳開了。
2. 他想要的那份工作早就被別人拿走了,他真是可早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可早”。可以想象自己在一個早晨醒來,發現時間已經很晚了,事情早已發生,早已存在。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的成語,了解它們的起源和用法。同時,也可以通過閱讀文學作品和寫作來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可早就做完作業了。
2. 初中生:這本書我可早就讀過了。
3. 高中生:這個新聞可早就在網上發布了。
4. 大學生:這個項目可早就開始籌備了。
5. 成年人:這個問題可早就被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