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茬罪
基本解釋
◎ 二茬罪 èrcházuì
[suffer second persecution] 再次受罪
成語(Idiom):二茬罪(èr chá zuì)
發音(Pronunciation):èr chá z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犯了兩次錯誤或犯了兩個罪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二茬罪源自于古代刑罰制度,當時犯人犯了一次罪行,會受到一次懲罰;如果犯人再次犯罪,就會受到第二次懲罰。因此,二茬罪比喻同一個人犯了兩次錯誤或犯了兩個罪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二茬罪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犯了兩次錯誤,或者在不同的場合犯了兩個罪行。常用于談論某人的過錯或犯罪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二茬罪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的《明夷待訪錄》中。故事中,有一個人犯了兩次罪,第一次是因為盜竊而受到懲罰,第二次是因為殺人而再次受到懲罰。從此以后,人們就用“二茬罪”來形容一個人犯了兩次錯誤或犯了兩個罪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二茬罪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已經犯了一次錯誤,如果再犯,就是二茬罪了。
2. 這個小偷之前已經被判過一次刑了,這次再次犯罪,可算是二茬罪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二茬罪”拆解為“二”、“茬”和“罪”三個部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犯了兩次錯誤,每次錯誤都是一茬,最終形成了二茬罪。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犯罪相關的成語,如“一罪在身”、“罪不容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之前沒好好寫作業,這次又沒完成,真是二茬罪!
2. 初中生:他先是偷了同學的手機,然后又欺負了別人,簡直是二茬罪!
3. 高中生:他先是作弊被抓,然后又打架,真是二茬罪,不值得同情!
4. 大學生:他之前貪污公款,現在又涉嫌受賄,真是二茬罪,罪無可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