踱頭踱腦
成語(Idiom):踱頭踱腦
發音(Pronunciation):duó tóu duó n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猶豫不決,思考良久,遲遲不做決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踱頭踱腦形容一個人在思考問題時,來回走動,表現出猶豫不決的狀態。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在做決定之前,經過一番思考,遲遲不敢或不愿意做出決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生活中,當我們看到別人在面對選擇時猶豫不決,思考良久而遲遲不做決定時,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形容他們的狀態。同時,也可以用來形容自己在做決定時的猶豫不決的心理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的小說《水滸傳》中的故事。故事中,有一個叫白勝的人,因為一次誤殺了人,被迫逃亡。在逃亡的過程中,他經過一座橋,看到橋下有一條小河,不知道該怎么過河。于是,他就在橋上來回走動,左顧右盼,思考良久而不敢下決心。這個故事中的情景就是踱頭踱腦的典型表現,后來就演變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別是“踱頭”和“踱腦”。這兩個部分都是動詞,分別表示來回走動和思考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購物中猶豫不決,踱頭踱腦地看了好幾圈才決定買什么。
2. 她在選課時踱頭踱腦,猶豫不決,最后錯過了報名的時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面對選擇時來回走動,左顧右盼,思考良久而遲遲不做決定的情景,將這個畫面與成語的含義聯系起來,就可以更容易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猶豫不決、決策困難相關的成語,如“猶豫不決”、“拿捏不準”等,以擴大自己的成語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考試前踱頭踱腦地想了很久,才敢選擇答案。
2. 初中生:我在選課時踱頭踱腦,最后決定選擇音樂課。
3. 高中生:他在選擇大學專業時踱頭踱腦,最后決定報考計算機科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