髫稚
成語(Idiom):髫稚(tiáo zhì)
發音(Pronunciation):tiáo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兒童的樣子,形容年幼稚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髫稚是由兩個詞語組成的成語,髫指的是兒童的頭發,稚指的是年幼。這個成語形容年幼的孩子,外貌稚嫩,還沒有長大成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兒童的外貌或者年齡,也可以用來形容成人的行為幼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髫稚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十年》中。故事講述了昭公十年,齊國的昭公在國內政治上遭到了不少的阻力,他決定去外國尋求援助。他派遣了自己的大臣鮑牧前去外國,鮑牧帶著昭公的兒子前去拜見外國的君主。君主看到昭公的兒子非常年幼,外貌稚嫩,便以為這個小孩不可能是齊國的繼承人。于是,君主沒有給予齊國援助。這個故事后來就演變成為了成語“髫稚”。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髫稚是一個形容詞的結構,由兩個具有形容意義的詞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年紀已經大了,但是行為舉止還是有些髫稚。
2. 這個小男孩的樣子真是髫稚可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年幼的孩子,頭上長滿了稚嫩的髫發,這樣就能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年齡相關的成語,如“稚氣未脫”、“稚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弟弟的樣子真是髫稚,像個小天使。
2. 初中生:那個同學的舉止還有些髫稚,不夠成熟。
3. 高中生:雖然他已經是高中生了,但是他的外貌還是有些髫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