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斁
基本解釋
(1).不厭惡;不厭倦。《詩·周南·葛覃》:“為絺為綌,服之無斁。” 鄭玄 箋:“斁,厭也。” 漢 枚乘 《七發(fā)》:“高歌陳唱,萬歲無斁。” 唐 吳筠 《廬山云液泉賦》序:“既飲既漱,永翫無斁。” 清 龔自珍 《廬之推》:“其始升歌曰:‘濟濟多士,秉 文 之德。’而卒稱無斁於人,以如將萬年焉,由此其推也。”
(2).猶無終,無盡。 唐 李翱 《泗州開元寺鐘銘》:“非雷非霆,鏗號其聲……弗震弗墜,大音無斁。”
成語(Idiom):無斁
發(fā)音(Pronunciation):wú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無法厭惡、無法厭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對某種事物或某種行為完全沒有厭煩之感,無論多少次都不會感到厭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用于形容對某種事物或某種行為的極高興趣和持久熱情,表示不會因為重復(fù)或長時間的接觸而產(chǎn)生厭煩情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斁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左傳·定公二十年》中,原文為“無斁于心”,意為心中沒有厭煩之情。后來逐漸演變?yōu)楝F(xiàn)在的成語。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斁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無”和“斁”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學(xué)習(xí)充滿了無斁的熱情,每天都能堅持學(xué)習(xí)十個小時。
2. 她對音樂的熱愛無斁,每天都會彈奏幾個小時的鋼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無斁”拆分為“無”和“斁”,“無”表示沒有,沒有斁即沒有厭煩之情,表示對某種事物或行為的持久熱情。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xué)習(xí)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興致勃勃”、“興味盎然”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我對畫畫的興趣無斁,每天放學(xué)后都會拿起畫筆畫畫。
2. 初中生:他對足球的熱愛無斁,每個周末都會和朋友們踢球。
3. 高中生:我對文學(xué)作品的閱讀興趣無斁,每天晚上都會讀上幾個小時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