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èr fēn míng yuè ㄦˋ ㄈㄣ ㄇㄧㄥˊ ㄩㄝˋ二分明月
唐 徐凝 《憶揚州》詩:“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 揚州 。”后因以表示美好的風光。 清 吳偉業 《壽座師李太虛先生》詩:“一斗濁醪還 太白 ,二分明月屬 揚州 。” 徐自華 《題潘蘭史江湖載酒圖》詩:“二分明月一分秋,秋滿江湖月滿舟。”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二分明月
成語(Idiom):二分明月
發音(Pronunciation):èr fēn míng yu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將明亮的月亮分成兩半,形容事物分割得十分清楚明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二分明月是指將月亮分成兩半,形容事物分割得十分清楚明了。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事物的對立面或兩者之間的差異十分鮮明,沒有模糊的地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二分明月常用于描述事物或觀點的對立面,可以用來表達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或立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二分明月的故事起源于《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故事中,晉國的國君襄公問智士臧文仲:“二分明月,何如?”臧文仲回答說:“明月照世,萬物皆見。若分為二,各半而行,豈不見物尤明?”這個故事中的“二分明月”形象地表達了事物分割得十分清楚明了的意思,后來成為了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二分明月是一個四字成語,由“二分”和“明月”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像二分明月一樣,非常明確。
2. 他們的觀點相左,二分明月般的對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將明亮的月亮分成兩半的場景來記憶這個成語。同時,可以將其與明亮、清晰的形象聯系在一起,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明亮、清晰相關的成語,如“明察秋毫”、“明火執仗”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夜晚的時候,我看到了二分明月,一個半圓形的月亮。
2. 小學生:我的朋友和我在問題上的觀點完全相反,我們的立場就像二分明月一樣。
3. 初中生:在辯論比賽中,我們的團隊和對方團隊的觀點形成了二分明月的對立。
4. 高中生:在文學作品中,作者通過對比人物的性格特點,展現出了二分明月般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