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
基本解釋
[釋義]
(名)平常、平庸的人。
[構(gòu)成]
偏正式:凡(夫
[同義]
凡人
[反義]
神仙、圣人、神人、仙人、偉人
反義詞
詳細解釋
◎ 凡夫 fánfū
[ordinary person] 平常的人;平庸的人
凡夫俗子
(1).平庸之人。 三國 魏 曹冏 《六代論》:“委天下之重於凡夫之手,託廢立之命於姦臣之口。” 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凡夫朝為蜩翼之善,夕望丘陵之益,猶立植黍稷坐索於豐收也。”
(2).人世間的俗人。 晉 葛洪 《抱樸子·道意》:“患乎凡夫,不能守真。”《敦煌曲子詞·十二時·法體》:“ 釋迦 猶自入涅槃,豈有凡夫得長在。” 元 馬致遠 《陳摶高臥》第二折:“久聞先生有黃白住世之術(shù),不知仙教可使凡夫亦得聞乎?”《醒世恒言·一文錢小隙造奇冤》:“此時眾人聚觀者極多,一個個肉眼凡夫,誰人肯信,都去攛掇那僧人。” 周作人 《糸魚川》:“他是個煩惱具足的凡夫,但歸根是信托 彌陀 的。”
成語(Idiom):凡夫
發(fā)音(Pronunciation):fán f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普通人,平凡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凡夫是由“凡”和“夫”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凡意味著普通、平凡,夫指男子、人。凡夫一詞用來形容普通人,多指沒有特殊才能或者修養(yǎng)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凡夫一詞常用于文學作品、口語中,用來形容沒有特別出眾的人。可以用來描述自己或他人的普通、平凡的特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凡夫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佛教經(jīng)典中,用來指代普通眾生,與修行者相對。后來,凡夫一詞逐漸被引申為普通人的意思。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凡夫是一個雙音節(jié)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沒有特別出眾的才華,但是他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凡夫。
2.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凡夫也可以有非凡的表現(xiàn)。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凡夫”與“平凡的人”聯(lián)系起來記憶。同時,也可以將凡夫與普通人的意思聯(lián)系起來,形成記憶聯(lián)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凡夫相關(guān)的成語,如“凡胎凡骨”、“凡塵”等。了解這些成語的含義和用法,可以豐富詞匯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小明是一個凡夫,他沒有特別出眾的才能,但是他很善良。
2. 小學生:我希望將來成為一個非凡的人,而不是一個凡夫。
3. 中學生:雖然他是一個凡夫,但是他通過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4. 大學生:大學生活對于凡夫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zhàn),需要我們不斷努力學習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