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耳籠首
成語(Idiom):泥耳籠首
發音(Pronunciation):ní ěr lóng sh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人對新鮮事物、新觀念不愿聽取或接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泥耳籠首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成語,由“泥耳”和“籠首”兩個詞組成。泥耳指的是腦袋里面堵滿了泥巴,比喻思想迂腐、保守,不愿接受新鮮事物。籠首是指鳥籠的頂部,比喻被困住,沒有自由。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人的思想像被泥巴堵住一樣,沒有開放的心態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泥耳籠首常用于形容那些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觀念、新知識的人。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對變革和創新持懷疑態度,不愿意嘗試新事物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外篇·天運》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將一只鳥放在籠子里,鳥想要飛出去,但是頭部卻卡在了籠子的頂部。這個故事比喻人的思想被固定的觀念所束縛,不愿意接受新鮮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動詞+賓語+狀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新的科技發展完全泥耳籠首,不愿意接受任何新的觀念。
2. 這個老師一直泥耳籠首,對學生的創新想法毫不關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泥耳籠首的形象進行聯想,想象一個人的腦袋被泥巴塞住,而頭頂上又被一個鳥籠困住,無法接受外界的新事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成語中與思想、接受新事物相關的成語,如“墨守成規”、“固步自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喜歡那個泥耳籠首的同學,他從來不愿意嘗試新的游戲。
2. 初中生:有些老師對新的教學方法很泥耳籠首,不愿意嘗試新的教學方式。
3. 高中生:有些學生對社會新變化的接受能力很差,總是泥耳籠首,不愿意改變自己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