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族志
基本解釋
記載宗族譜系的著作。 唐 高儉 等著有《大唐氏族志》一百卷。 唐 劉知幾 《史通·書志》:“凡為國史者,宜各撰氏族志,列於百官之下。”
成語(Idiom):氏族志(shì zú zhì)
發音(Pronunciation):shì zú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家族的族譜或家族的志書,也比喻家族的歷史或家族的事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氏族志是指記錄家族歷史、家族成員事跡的書籍,通常用來記錄家族的起源、發展、名人事跡等。它是家族的重要文化遺產,對于傳承家族的文化和價值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古代,家族是中國社會的基本組織單位,因此氏族志對于了解中國古代社會的結構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氏族志這個詞語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場景并不常見,主要出現在學術研究、家族文化傳承等領域。它可以用來形容家族的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也可以用來指代家族的歷史記錄和家族文化的傳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氏族志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在古代,家族是中國社會的基本組織單位,家族文化和家族傳統非常重要。因此,許多家族都會編寫氏族志來記錄家族的歷史和家族成員的事跡。這些氏族志成為了家族的寶貴財富,也是家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氏族志由三個漢字組成,分別是“氏”、“族”和“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家族的氏族志記錄了幾百年的歷史。
2. 這本氏族志詳細記載了我們家族的起源和發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氏族志這個詞語:
1. 將“氏”字理解為家族的姓氏,表示家族的起源。
2. 將“族”字理解為家族的組織,表示家族的成員。
3. 將“志”字理解為記錄和志愿,表示家族的歷史記錄和志愿。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氏族志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家族文化和家族傳統。可以閱讀相關的歷史書籍或參觀博物館,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家族的歷史和文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的氏族志記錄了幾代人的名字。
2. 初中生:我正在研究我們家族的氏族志,了解我們家族的歷史。
3. 高中生:我讀完了一本氏族志,對我們家族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 大學生:我正在寫一篇關于氏族志的論文,研究家族文化的傳承和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