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氣
成語(Idiom):痰氣(tán qì)
發(fā)音(Pronunciation):tán q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語粗鄙、粗俗。形容人說話沒有修養(yǎng),粗魯無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痰氣一詞中的“痰”指人體內的痰液,是一種粘稠的液體,多由肺臟排出。而“氣”則指人的精氣神。成語“痰氣”比喻一個人的言語粗鄙、粗俗,缺乏修養(yǎng)和教養(yǎng)。這個成語主要用來批評那些說話沒有分寸、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貶低或諷刺那些言辭粗俗、不文明的人。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的言語舉止粗魯無禮,缺乏教養(yǎng)和修養(yǎng)。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痰氣”最早出現(xiàn)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醒世姻緣傳》一書中。故事中的主人公柳五兒是個粗魯無禮的人,她經常說一些粗俗的話,因此被人稱為“痰氣”。這個成語由此而來,用來形容那些言辭粗鄙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形式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談舉止總是充滿了痰氣,缺乏教養(yǎng)。
2. 這個人說話真是太痰氣了,一點都不懂得尊重他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說話時嘴里噴出粘稠的痰液,形象地表達出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文章和故事來進一步了解這個成語的用法和含義。同時,也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擴大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言行舉止真是痰氣,老師都不喜歡他。
2. 初中生:他的言辭粗鄙,總是充滿了痰氣,讓人很反感。
3. 高中生:他那粗俗的言談舉止真是痰氣,完全沒有教養(yǎng)。
4. 大學生:我們應該在言談舉止上注意修養(yǎng),不要表現(xiàn)出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