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梢
成語(Idiom):翻梢(fān shāo)
發音(Pronunciation):fān sh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觀察、監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翻梢是指在暗中觀察、監視他人的行動、動態。它源自古代行軍時,士兵常常會派人翻山越嶺去探聽敵情,以便提前做好應對準備。因此,翻梢也被比喻為對他人的行動進行暗中觀察和監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翻梢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對某人的行動進行密切觀察和監視,尤其是對可疑人物或情況進行調查。它可以用于描述警察、偵探、情報人員等進行秘密調查的行為,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描述人們對他人的行動進行注意和觀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翻梢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苻堅傳》中。據說苻堅是晉朝時期的一個軍事統帥,他任命了一位名叫士孫瑞的將領去翻山越嶺,觀察敵軍的動態。后來,人們將這種觀察監視的行為比喻為翻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翻梢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詞序要求。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雇傭了一名偵探來翻梢那個嫌疑人的一舉一動。
2. 我們需要翻梢這個地區的情報,以便做出正確的決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翻梢”與觀察和監視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一個人站在山頂上,用望遠鏡觀察和監視下方的動態,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翻梢相關的成語,如“窺探”、“偷窺”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小貓窩旁邊翻梢了一下,發現小貓在睡覺。
2. 初中生:他翻梢了那個神秘的人,發現他有可疑的行為。
3. 高中生:警察翻梢了嫌疑人的家,找到了關鍵的證據。
4. 大學生:情報人員翻梢了敵方的軍事基地,掌握了重要的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