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暍
基本解釋
中醫病名。即中暑。 漢 張仲景 《傷寒論·痓濕暍病》:“太陽中暍者,發熱惡寒,身重而疼痛,其脈弦細芤遲。”《明史·董基傳》:“臣聞頃者竟日演練,中暍瀕死者數人。”
英文翻譯
1.be hit by; fit exactly; hit; suffer
2.【計】 medium
3.【化】 meso-
4.【醫】 coup; stroke
成語(Idiom):中暍
發音(Pronunciation):zhōng h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中暍指中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中暍是指因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下,導致人體失去水分和電解質的平衡,出現中暑的現象。中暍的癥狀包括頭暈、頭痛、惡心、嘔吐、乏力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中暍常用于描述在炎熱的夏天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下,容易導致中暑的情況。可以用于告誡人們注意防暑,避免中暑。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中暍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古代有一位名叫許褚的將軍,他在一次長時間的訓練中因為長時間暴露在高溫下而中暑。從此以后,中暍就成為了形容中暑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中暍由兩個字組成,中和暍。中意為中間,暍指中暑。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外面太熱了,小心中暍。
2. 長時間暴曬在太陽下容易中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中暍”與“中暑”進行類比來記憶。兩者發音相似,且意義相近,所以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健康和防暑相關的詞語,如“中暑”、“防暑”、“避暑”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夏天要注意避免中暍,不要在烈日下玩耍太久。
2. 初中生:這個夏天真熱,出門要帶好防曬用品,以免中暍。
3. 高中生: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下工作容易中暍,要注意休息和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