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良
基本解釋
(1).大善,至德。《書·太甲下》:“一人元良,萬邦以貞。” 孔 傳:“天子有大善,則天下得其正。”《書·泰誓中》:“剝喪元良,賊虐諫輔。” 蔡沉 集傳:“元良, 微子 也;諫輔, 比干 也。”《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四》:“剝喪元良,凌辱神主。” 清 黃遵憲 《三哀詩·哀唐韨臣明經》:“今當 堯 舜 朝,益宜簡元良。” 董必武 《挽陳毅同志》詩:“久被病魔折,元良竟喪生。”
(2).太子的代稱。《禮記·文王世子》:“一有元良,萬國以貞,世子之謂也。” 南朝 梁 沉約 《立太子恩詔》:“元良之寄,有國莫先,自昔哲后,降及近代,莫不立儲樹嫡,守器承祧。” 宋 魏泰 《東軒筆錄》卷一:“ 太宗 以元良未立,雖意在 真宗 ,尚欲遍知諸子。”《清史稿·世祖紀二》:“元良儲嗣,不可久虛。朕子 玄燁 , 佟氏 所生,岐嶷穎慧,克承宗祧,茲立為皇太子。”
成語(Idiom):元良
發音(Pronunciation):yuán li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善良和正直的品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元良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元指善良、正直,良指善良、善良。元良表示一個人的品質善良、正直,不做壞事,為人誠實可靠。這個成語強調了一個人應該保持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以及對他人的善意和真誠。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元良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善良、正直。可以用來表揚一個人的品質和行為,也可以用來提醒自己或他人要保持善良和正直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元良的故事源于《史記·李斯列傳》。據說,李斯是秦始皇的重要官員,他非常聰明,但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他常常耍手段和暗算他人。有一次,李斯的朋友元良勸告他要正直善良,不要心懷叵測,但李斯并不聽從。最終,李斯因為他的奸詐被秦始皇殺害,而元良因為他的善良和正直而受到贊賞。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善良和正直的品質是值得推崇和追求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元良的人,從不做對不起他人的事情。
2. 她的品德一直很元良,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喜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元良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頭上有一個元字,表示他的品德善良,身體上有一個良字,表示他的行為正直。這樣的聯想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和結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古代文學作品、歷史故事或者現代小說來進一步了解元良這個成語的使用和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元良的同學,總是樂于助人,從不欺負別人。
2. 初中生:我們應該向元良這樣的人學習,保持善良和正直的品質。
3. 高中生:元良這個成語在古代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它代表了古人對善良和正直的追求。
4. 大學生:在現代社會中,我們也應該保持元良的品質,不做對不起他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