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生活
基本解釋
周刊。1935年11月創刊于上海。鄒韜奮主編。宣傳抗日救亡。1936年2月被國民黨當局查封。1941年5月在香港復刊,同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后停刊。
成語(Idiom):大眾生活
發音(Pronunciation):dà zhòng shēng h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通常與大眾的需求和利益相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眾生活是指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和生活習慣。它強調了人們的共同點和共同需求,代表著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與大眾的需求和利益密切相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社會中普通人的生活狀態,強調了人們的共同點和共同需求。它可以用于各種場景,例如社會調查、新聞報道、社會分析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暫無相關故事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名詞短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大眾生活的改善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2. 關注大眾生活,關心人民的需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大眾生活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形成印象深刻的聯想。可以通過觀察社會現象和人們的生活習慣來加深對大眾生活的理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的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與大眾生活相關的政策和措施。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大眾生活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來改善。
2. 初中生:我們應該關注大眾生活,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
3. 高中生:通過改善大眾生活,可以促進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4. 大學生:大眾生活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我們應該為之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