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群起而攻之
發音(Pronunciation):qún qǐ ér gōng z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群人齊心協力地一起攻擊某個目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中的“群起”表示一群人集結起來,而“攻之”表示對某個目標進行攻擊。整個成語的含義是指眾人聯合起來,共同對付一個共同的敵人或問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眾人齊心協力,共同對抗困難、敵人或挑戰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團隊合作、眾志成城的場景,也可以用來形容群眾起來反對不公正或不合理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當時,晉國與齊國發生了一場戰爭,晉國的國君宣公派人去請求周朝的幫助。周朝的國君周襄王聽說晉國遇到了危險,就派出了軍隊幫助晉國。晉國的公子重耳得知周襄王派軍隊來救援,就帶領晉軍與齊軍展開了激烈的戰斗。最終,晉軍依靠群起而攻之的策略,成功擊敗了齊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群起而攻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面對困難時,我們應該群起而攻之,共同努力克服困難。
2. 這個項目遇到了很多困難,但大家群起而攻之,最終取得了成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群起而攻之”理解為一群人齊心協力,一起向目標發起攻擊的形象。可以想象一群勇士們團結一致,共同沖向敵人。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團隊合作、眾志成城相關的成語,如“眾志成城”、“一致對外”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們班上的同學們都群起而攻之,一起幫助新來的同學適應學校生活。
2. 初中生(14歲):面對高考的壓力,我們班同學們群起而攻之,一起努力備戰,爭取取得好成績。
3. 高中生(17歲):我們學校的學生會組織了一次環?;顒?,大家群起而攻之,一起清理校園垃圾。
4. 大學生(20歲):面對研究生考試的挑戰,我們同學們群起而攻之,一起學習,互相幫助。
以上是關于成語“群起而攻之”的學習指南,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