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飭
敦飭(dūn shì)
發音:dūn shì
基本含義:指敦厚而有魄力的修飾,也指修飾文章、言辭等。
詳細解釋:敦飭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或者事物具有敦厚、魄力的修飾。在修飾人的方面,敦飭指的是一個人的品德高尚、心地善良且有魄力。在修飾文章、言辭等方面,敦飭指的是修辭手法優美、文辭華麗,能夠表達出深刻的意義和感情。
使用場景:敦飭這個詞語在日常生活中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文學、修辭或者評論方面的文章中。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作家的文章或者一個演講者的演講。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和修養。
故事起源:敦飭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用來形容文人的修飾。在古代,文人雅士注重修養和修辭技巧,他們的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義和感情。因此,敦飭成為形容他們作品的一個詞語。
成語結構:敦飭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敦”和“飭”兩個字組成。
例句:
1. 他的演講敦飭動人,讓人深受啟發。
2. 這篇文章敦飭精練,語言優美。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敦飭這個詞語。敦飭可以理解為對人或事物進行修飾,就像是給人或事物穿上一件漂亮的衣服一樣。這樣的聯想可以幫助我們記住敦飭這個詞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如果你對敦飭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修辭手法和文學作品,了解更多關于修辭和文學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老師敦飭我們要誠實守信。
初中生:他的演講敦飭動人,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啟發。
高中生:這篇文章敦飭精練,語言優美,讓人讀后感悟良多。
大學生:他的品德敦飭高尚,深受同學們的尊敬。
成人:他的修辭手法敦飭精妙,使整篇文章更加生動有力。
【版權聲明】 本文為查字典網站原創文章,版權歸查字典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內容。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