慓鷙
成語(Idiom):慓鷙
發音(Pronunciation):piāo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激動、豪邁、氣勢磅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慓鷙一詞源自《史記·項羽本紀》中的“慓悍鷙鳥”,形容鳥兒飛翔時的英姿颯爽,意味著激情澎湃、豪情萬丈、氣勢磅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氣勢、行動或者作品的風格磅礴豪邁,常用于贊揚或者描述具有魄力和決心的人或事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中有一段描述項羽的故事。項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革命家,在反抗秦朝統治的戰爭中展現出了強大的氣勢和魄力。有一次,項羽率領大軍攻打秦軍,他騎著一匹黑馬,手持長矛,英姿勃發,氣勢懾人。當時有人看到項羽的形象,形容他像一只激情澎湃、豪情萬丈的鳥兒,因此就有了“慓悍鷙鳥”的說法,后來演變成了成語“慓鷙”。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慓鷙激昂,讓人備受鼓舞。
2. 這幅畫筆墨慓鷙,充滿了力量和激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慓鷙看作是“飄摘”的諧音,想象一只鳥兒飛翔時搖擺的樣子,形容其激動、豪邁的氣勢。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使用到的慓鷙的描寫,如《紅樓夢》中對于賈寶玉飛翔的形容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畫畫慓鷙,充滿了活力。
2. 初中生:他的演講慓鷙激昂,讓人備受鼓舞。
3. 高中生:這首詩的風格慓鷙豪邁,表達了作者的堅定信念。
4. 大學生:他的音樂作品慓鷙奔放,展現了他的創作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