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請
基本解釋
◎ 公請 gōngqǐng
(1) [joint invitation]∶眾人公開聯合邀請
我們公請他做經理
(2) [entertain]∶聯合宴請
我們公請他吃飯
詳細解釋
大家共同邀請。 清 陳天華 《猛回頭》:“及長,著了一書,叫做《民約論》。説道這國家是由人民集合而成,公請一個人做國王,替人民辦事。” 魯迅 《故事新編·理水》:“第三天是學者們公請在最高峰上賞偃蓋古松,下半天又同往山背后釣黃鱔,一直玩到黃昏。”
成語(Idiom):公請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qǐ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公開邀請或公開請求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請指的是公開邀請或公開請求的意思。在社交場合或公共場所,向大眾或特定的對象發出邀請或請求。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請常用于正式場合,如會議、慶典、演講等。可以用于邀請嘉賓、請求支持或參與等。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比如公開征集意見、公開招聘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春官·大宗伯》中,意為公開邀請賢才。后來,這個詞逐漸引申為公開邀請或請求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請是一個由兩個單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公”是名詞,表示公開、公眾;“請”是動詞,表示邀請、請求。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公司公請了一位知名專家來指導我們的項目。
2. 政府部門發出公請,邀請市民參與環保活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公請”。可以想象在公共場所,有人站在高處,向大家發出邀請或請求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了解更多與公請相關的成語,如公開、公正、公約等。
2. 學習其他與邀請和請求相關的成語,如請教、邀功、請托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老師公請我們參加學校的運動會。
2. 中學生(13-18歲):學生會公請同學們參加義賣活動,為慈善機構籌款。
3. 大學生(19-22歲):學生社團公請志愿者參與社區清潔行動。
4. 成年人(22歲以上):公司公請員工參加年度晚宴,慶祝公司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