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諫
基本解釋
聽從諫言。《書·說命上》:“惟木從繩則正,后從諫則圣。”《漢書·梅福傳》:“昔 高祖 納善若不及,從諫若轉圜,聽言不求其能,舉功不考其素。” 隋 王通 《中說·禮樂》:“虐哉 漢武 !未嘗從諫也。”《宋史·呂公著傳》:“ 太宗 之德,以能屈己從諫爾。”參見“ 從諫如流 ”。
成語(Idiom):從諫
發音(Pronunciation):cóng j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接受忠告或勸告,改正錯誤。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從諫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從字面上理解是指“聽取忠告”。它強調了一個人能夠接受他人的意見和批評,并能夠改正錯誤。這個成語的含義是指一個人有勇氣和智慧接受他人的勸告和批評,并且能夠從中吸取教訓,改正自己的錯誤。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從諫這個成語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具有謙虛的態度,能夠接受他人的建議和批評,并且能夠主動改正錯誤。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具有高尚的品質和智慧,能夠不斷進步和成長。在工作場合,這個成語可以用來表達一個人在工作中能夠虛心聽取他人的建議,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在家庭和社交場合,從諫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能夠虛心接受家人和朋友的意見和批評,從而改正自己的錯誤。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從諫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歷史故事。相傳,在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李林甫的官員,他非常聰明而且有才華,但是他也非常自負和固執。有一次,他聽到一個朋友給他提了一些建議和批評,但是他沒有接受并改正自己的錯誤。結果,他的事業一落千丈,最終失去了一切。從此以后,人們用“從諫”來形容那些能夠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和批評,并能夠改正錯誤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從諫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從”是動詞,表示接受,聽從;“諫”是名詞,表示忠告,勸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也很謙虛,總是樂于從諫。
2. 領導能夠從諫,是一個團隊進步的關鍵。
3. 他能夠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真是個從諫的好員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成語從諫可以通過以下方法:
1. 將成語分為兩個部分:從和諫。從可以理解為接受,聽從,而諫可以理解為忠告,勸告。這樣就能夠記住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
2. 可以將這個成語和一個具體的故事聯系起來,例如上面提到的李林甫的故事。通過將成語和故事聯系起來,可以更加深刻地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和起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從諫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文化和歷史。你可以學習更多的成語和故事,了解它們的起源和含義。此外,你還可以學習其他與從諫相關的成語,例如“從善如流”、“諫言如流”等,來豐富你的詞匯和提高你的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給我提了很多建議,我都能夠從諫,改正自己的錯誤。
2. 初中生:我喜歡和朋友們一起學習,因為他們會給我提出一些有益的意見和建議,我能夠從諫,變得更加優秀。
3. 高中生:在學習過程中,我經常向老師請教一些問題,他們總是能夠給我一些很好的忠告,我會從諫,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