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時
基本解釋
(1).攻伐他國的六種時機。《逸周書·武紀》:“伐國有六時、五動、四順。間其疏,薄其疑,推其危,扶其弱,乘其衰,暴其約,此謂六時。”
(2).佛教分一晝夜為六時:晨朝、日中、日沒、初夜、中夜、后夜。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乃起九層磚墖,形相巍然,六時虔拜。” 吳兆宜 注:“《龍樹十住論》:菩薩晝夜各有三時,於此六時禮拜十方諸佛。”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六時合成一日一夜,晝三夜三。” 唐 李商隱 《題白石蓮華寄楚公》詩:“白石蓮花誰所共?六時長捧佛前燈。” 清 錢謙益 《仙壇倡和詩》之三:“已悔六時違凈業,誰傳四始立詩宗。”
(3).古分一晝夜為十二時,晝夜分言,則謂“六時”。常以指白日。《南齊書·武帝紀》:“喪禮每存省約,不須煩民。百官停六時入臨,朔望祖日可依舊。”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五娘到京知夫行蹤》:“七寶樓晶光耀日,六時里頻響洪鐘。” 清 周亮工 《須江延醫》詩:“過嶺人傳多瘴癘,六時茗粥自兢兢。”
英文翻譯
1.【醫】six periods
成語(Idiom):六時(liù shí)
發音(Pronunciation):liù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時間的六個時刻,即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和晚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六時是中國古代將一天分為六個時段的方式之一。它是按照日出、上午九時、正午、下午三時、傍晚六時和日落的時間劃分的。每個時段代表了一段特定的時間,用來表示一天中不同的時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六時成語可以用來描述一天中不同的時刻,常用于敘述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六時的劃分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天文學觀測和農業生產。古人通過觀測太陽的位置和光照強度,將一天劃分為六個時段,方便農民進行農作物的種植和農事活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六時是一個名詞的組合,表示一天分為六個時段的時間劃分方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每天的工作時間安排得很合理,能夠充分利用六時。
2. 在六時之前,他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3. 我喜歡在六時后的傍晚散步,空氣清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六時與一天的不同時刻相聯系來記憶。例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和晚上對應六時的時間順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的時間觀念和文化,了解其他關于時間的成語和習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早上六時起床上學。
2. 初中生:我喜歡在下午六時和朋友一起打籃球。
3. 高中生:我在晚上六時開始準備考試。
以上是關于成語“六時”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