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隸
基本解釋
指平民?!?a href="/r_ci_5b94aab154c247504dd1c2f98f79174a/" target="_blank">三國志·魏志·鄧艾傳》:“ 艾 有功勛,受罪不逃刑,而子孫為民隸,朕常愍之?!?/p>
成語(Idiom):民隸(mín lì)
發音(Pronunciation):mín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平民百姓或底層人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民隸是由“民”和“隸”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民”指的是平民百姓或底層人民,“隸”則代表奴隸或仆人。民隸一詞形象地表達了底層人民的困苦生活和受奴役的境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民隸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社會中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強調他們貧困、辛勞和受壓迫的現實??梢杂糜谏鐣u論、文學作品、歷史故事等方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宣公十年》記載了一個關于民隸的故事。當時,齊國有一位名叫孫良夫的人,他是一個貧窮的底層百姓,過著艱苦的生活。有一天,孫良夫遇到了齊國的宰相管仲,管仲對他說:“你是民隸,就應該要有民隸的樣子?!边@句話意味著底層人民應該承受貧困和苦難。后來,這個故事逐漸演變成了成語民隸。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詞為“民”,修飾詞為“隸”。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社會還存在著很多民隸,我們應該關注他們的生活狀況。
2. 歷史上的民隸們經歷了無盡的痛苦和苦難,我們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民隸??梢韵胂笠粋€底層人民被奴役的場景,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歷史中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況,以及他們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時,也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擴展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應該關心貧困的民隸,幫助他們改善生活。
2. 初中生:歷史上的民隸們為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了很多。
3. 高中生:民隸這個詞語提醒著我們不要忘記社會中底層人民的存在和困境。
4. 大學生:通過研究民隸的歷史,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社會的發展和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