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革
成語(Idiom):逮革
發音(Pronunciation):dài g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抓住罪犯,徹底清除禍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逮革源自《左傳·襄公十四年》:“逮革于境外,以除其害。”逮指抓捕,革指清除。成語逮革形容徹底清除罪犯或禍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逮革常用于形容政府或有關部門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徹底清除罪犯或禍害的情況。也可用于比喻徹底解決某一問題或消除某一隱患的行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左傳》記載,公元前634年,魯國發生了一起嚴重的政治事件,一個叫做逮革的犯罪集團在境外作惡多端,給魯國帶來了極大的危害。為了清除這個禍害,魯國國君襄公親自率領軍隊,將逮革集團全部抓捕徹底清除,以恢復社會的安定與秩序。后來,人們用“逮革”來形容抓捕罪犯或清除禍害的行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政府決定逮革一切犯罪分子,維護社會的安寧和穩定。
2. 為了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警方決定逮革那個惡勢力犯罪團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逮革”與“抓捕清除”這個意思聯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想象一個警察逮捕罪犯并將其清除,以保護社會的安全和秩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犯罪、清除有關的成語,如“鏟除惡勢力”、“拔除毒瘤”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警察叔叔們要逮革壞人,保護我們的家園。
2. 初中生:政府決心逮革一切犯罪分子,維護社會的安寧。
3. 高中生:經過警方的努力,終于逮革了那個長期作惡的犯罪團伙。
4. 大學生:在維護社會穩定的過程中,政府必須采取果斷的行動,逮革罪犯,保護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