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不徐不疾
發音(Pronunciation):bù xú bù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行動不慌不忙,不急不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徐不疾指的是行動或進展的速度不快也不慢,既不急躁也不懶散。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的行為態度穩健、從容不迫。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徐不疾一般用于形容人的行動或進展,可以用于各個場景。比如,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處理問題的態度,也可以用于形容一段時間的過去。此外,不徐不疾也可以用于自嘲或調侃自己行動慢吞吞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不徐不疾這個成語最早見于《左傳·昭公十三年》。當時,昭公出征,他的車馬行進速度既不快也不慢,以示威嚴和從容。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人們引申為形容從容不迫、行動穩健的意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不徐不疾”由兩個部分組成,前面的“不徐”表示不慢,后面的“不疾”表示不快。兩個部分相互呼應,形成了整個成語的意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做事一向不徐不疾,但總能保持穩定的進展。
2. 在考試中,她不徐不疾地答題,表現得相當沉著。
3. 他走路總是不徐不疾的,像是在享受每一步的感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不徐不疾”拆解為“不”、“徐”、“不”、“疾”四個字,分別表示不、慢、不、快,通過將這四個字連起來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從容、穩健相關的成語,如“泰然自若”、“從容不迫”等,以拓寬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放學回家的路上,不徐不疾地走著。
2. 初中生:老師講解時,他總是不徐不疾地記錄筆記。
3. 高中生:雖然考試時間緊迫,但他仍然保持不徐不疾的心態。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成語“不徐不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