蜩鷽
成語(Idiom):蜩鷽
發音(Pronunciation):tiáo gě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志向和抱負高遠,追求卓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蜩鷽是中國古代的兩種鳥類,蜩是指蟬,鷽是指鳥。蜩鷽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的志向和抱負高遠,追求卓越。蜩鷽的含義也包括對人們追求卓越的態度和精神的贊美。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蜩鷽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有遠大抱負和高遠志向的人。可以用來形容那些具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不斷進取的人。在工作、學習、事業等方面,如果遇到有野心和追求卓越的人,可以使用蜩鷽這個成語來形容他們。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蜩鷽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論語》中的一則對話。孔子曾問弟子子貢:“夫子何為其蜩鷽也?”子貢回答說:“蜩者,蟬也;鷽者,鳥也。蟬鳥鳴者,非其鳴而蜩鷽也。”這個對話中,子貢通過蟬鳥的鳴叫來形容人的志向和抱負高遠,進而形成了成語“蜩鷽”。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蜩鷽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單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從小就有蜩鷽的志向,一直努力追求卓越。
2. 她是一個蜩鷽之士,不滿足于平凡的生活,一直在追求更高的目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蜩鷽這個成語與蟬鳥的形象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一只蟬和一只鳥在高處鳴叫,代表著追求卓越的志向和抱負高遠的精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蜩鷽相關的成語,例如“蜩螗沸羹”、“蜩螗之輩”等,以擴展對于追求卓越和高遠志向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長大后要成為一名科學家,我是一個蜩鷽之士。
2. 初中生:我希望能夠進入一所名牌大學,我有蜩鷽的志向。
3. 高中生:我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音樂家,我一直以蜩鷽之心努力學習音樂。
4. 大學生:我希望能夠創辦自己的公司,我是一個懷揣蜩鷽之志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