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柏舟之節
發音(Pronunciation):bǎi zhōu zhī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人的節操或品德堅定不移,像柏木一樣不倒不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柏木是一種常綠樹木,它的樹干堅固,枝葉茂密。柏舟是用柏木制成的船只,堅固耐用。成語“柏舟之節”比喻人的節操或品德像柏木一樣堅定不移,不會因外界的誘惑或困難而動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或節操堅定不移,不受外界干擾的情況。可以用來表揚有堅定原則的人,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沒有堅定原則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柏舟之節”的故事并不明確。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謝安傳》中,用來形容謝安的品德堅定。后來這個成語被廣泛使用,并成為了中國語言文化中的一部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柏舟之節是一個由五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品德堅定如柏舟之節,無論面對什么困難都不會動搖。
2. 她的堅持與原則就像柏舟之節,無論遇到多大的壓力都不會屈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柏木的堅固和耐用,來記憶“柏舟之節”的含義。可以想象自己是一艘堅固的柏木船,面對風浪和誘惑,始終保持堅定的品德和節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品德和節操相關的成語,如“堅貞不屈”、“忠誠不二”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爸爸媽媽的品德就像柏舟之節一樣堅定,他們從不做不道德的事情。
2. 初中生: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像柏舟之節一樣,堅守學習原則,不受誘惑影響。
3. 高中生: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我們要保持柏舟之節,不為了一時的利益而放棄原則。
4. 大學生:作為未來的社會棟梁,我們要有柏舟之節,做一個有責任感和正義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