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斂
基本解釋
亦作“ 大殮 ”。喪禮之一。將已裝裹的尸體放入棺材。《儀禮·既夕禮》:“大斂於阼。” 鄭玄 注:“主人奉尸斂於棺。” 唐 韓愈 《崔評事墓銘》:“其終也,往哭焉。比小斂、大斂,三哭焉。” 魯迅 《彷徨·孤獨者》:“那穿衣也穿得真好,井井有條,仿佛是一個大殮的專家。”
成語(Idiom):大斂
發音(Pronunciation):dà li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大規模、廣泛地搜集、聚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斂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用來形容搜集、聚集的規模龐大、范圍廣泛。它通常用于描述人們搜集信息、物品或人群的行為,暗示了數量龐大、集中一處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大斂常用于形容人們搜集信息、物品或人群的行為。比如,在新聞報道中可以用來描述人們的集會、集資、集結等;在科學研究中可以用來形容大規模的數據收集、實驗數據的統計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斂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郅支傳》中,其中寫道:“郅支斂聚甚眾。”據考證,郅支是古代一個地方的名字,他在那里進行了大規模的搜集和聚集,因此形成了“大斂”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通過大斂民意,了解了人民的真實需求。
2. 這個展覽會吸引了大斂的觀眾,展品非常豐富多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
可以將“大斂”與“大量”聯想在一起,因為它們都表示數量龐大、規模廣泛的意思。另外,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高山上,伸手向四周搜集、聚集物品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詞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了解其他與搜集、聚集相關的成語,如“大典”、“大集”等。
2. 閱讀相關的新聞報道,了解人們在不同領域中如何進行大規模的搜集、聚集。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們在課堂上大斂了很多知識。
初中生:學校組織了一次大斂活動,大家一起搜集垃圾。
高中生:為了研究項目,我們進行了大規模的數據大斂。
大學生:社團成員們通過大斂志愿者,成功舉辦了一場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