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祀
基本解釋
斷絕宗廟祭祀。指朝代滅亡。 唐 儲光羲 《貽余處士》詩:“ 吳王 昔喪元, 隋帝 又滅祀。”
成語(Idiom):滅祀(miè sì)
發音(Pronunciation):miè s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消滅宗教信仰或宗教儀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滅祀一詞由“滅”和“祀”兩個字組成。“滅”的意思是消滅、消除,“祀”的意思是祭祀、供奉。滅祀的基本含義是消除宗教信仰或宗教儀式。在古代,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有時會采取滅祀的手段,禁止或摧毀某些宗教信仰或宗教儀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滅祀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禁止宗教信仰的行為,也可以用來指代消除某種傳統或習俗。在現代社會,滅祀的概念也可以擴展到其他方面,比如消除某種文化傳統或價值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滅祀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在歷史上,有一些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會采取滅祀的手段,禁止或摧毀某些宗教信仰或宗教儀式。這些行為常常引起人們的反抗和不滿,因此,滅祀一詞逐漸形成,用來描述這種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滅祀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采取了滅祀的手段,禁止了當地的宗教儀式。
2. 這個國家曾經發生過滅祀宗教的事件,導致社會動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滅祀”這個成語與“消除宗教信仰”或“禁止宗教儀式”這兩個意思聯系起來進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宗教信仰和宗教儀式的歷史,以及現代社會對宗教自由的重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應該尊重不同的宗教信仰,不應該滅祀它們。
2. 初中生:歷史上有一些統治者采取滅祀的手段,禁止了某些宗教儀式。
3. 高中生:在現代社會,我們應該保護宗教自由,不應該進行滅祀行為。